编辑:王海涛 发表时间:2021年6月16日点击:19

| 历 史 背 景 |
|
随着新的经营体制在农村的推行,农民群众有了更大的生产和经营自主权,各地农村很快涌现出一大批乡镇企业,也涌现出一大批生产和经营专业户。我国农村开始朝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生产方向转变。但是,在流通领域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协调、不适应的地方。 如何让农村经济实现新的增长?如何才能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促进农业生产?198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的文件,把确立农民自主权,发展市场体系,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点目标。文件要求“供销合作社要按照合作社原则,尽快办成农民的合作商业组织,完善商品生产服务体系。” 1988年2月,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按照改官办为民办的方向,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的体制改革,完善为农村商品生产服务的体系和农副产品合同定购制度,积极推行联合经营和代理购销,进一步搞活城乡商品流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从1988年开始,供销合作社进入深化改革阶段,主要内容是完善商品生产服务体系,办成农村的综合服务中心。 |
多形式拓宽服务内容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供销合作社为农业生产服务从内容到形式,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由过去只对生产过程中某一环节(如供应生产资料,收购农副产品)的服务,发展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系列化服务。
(二)由过去对生产的单项服务(主要是购销服务),发展为综合服务、多功能服务。比如,建立了为多种产品和行业服务的信息、技术、资金、加工、储运等综合服务网,开展多功能服务。
(三)由过去主要由基层社的单层次服务,发展为上下级社联合起来的多层次的“立体交叉”服务,做到了只靠基层社的力量不能做到的事。
(四)由过去的“大而全”的公司,发展为“小而专”的公司。对当地的某些骨干产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
(五)由过去只对农业生产(主要是多种经营)服务,发展为还对乡镇企业服务,并开展同乡镇企业联合的活动,逐步形成一个为乡镇企业服务的体系。
服务组织不断完善
1988 年以后,随着服务内容的不断拓展,各地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创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好形式。
(一)以县为单位,抓住骨干商品,发展商品生产基地,建立产业集团。商品基地有组织农民自办的,也有与农民联办的,还有供销合作社办的示范基地,以加工、销售或其他经营环节为龙头;建立产业集团,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这种做法逐步成为供销合作在完善服务体系,为农业提供全程配套服务的主要方式。据统计,到1991 年,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扶持发展起来的商品基地县(项目)已达4500 个。

湖南省棉麻总公司棉花生产基地
(二)创办各种形式的专业生产者协会或专业合作社,把系列化服务与专业生产者的自我服务结合起来。
1.专业生产者协会,以联合经营、联合服务为主要职能。如河北丰宁县供销合作社组织的养蜂专业协会,入会蜂户有300户。协会主要任务是为养蜂户提供蜂具、蜂药,传授交流养蜂技术,统一组织转场放蜂。
2.专业合作社。为了把农村的各种专业大户更好地联合起来,扬长避短、共同发展,各地供销合作社还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社。大体有三种形式:一是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把专业户、乡镇企业联合起来,共同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二是在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下,供销合作社和农民分工合作,农民负责生产,供销合作社负责提供生产技术、加工、贮藏、物资供应等服务工作;三是统一组织,各负盈亏。农民从事生产环节上的盈亏由农民自负;供销合作社提供各种服务,流通环节上的盈亏由供销合作社自负。
专业合作社集商品化、专业化、合作化和系列化服务于一体,是密切农商关系的好形式,是供销合作社提供系列化服务的好办法,也是促进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到 1991 年,全国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以从事同类(项)商品生产的农户为主体,组建的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达3万多个。

棉花专业合作社
(三)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站。它是基层社设在行政自然村的,集信息、科技、生产、购销、加工、储运等综合服务于一身的经济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供销合作社在原分销店、代购代销店改的综合服务站;有的是在原代购代销店的基础上与村联办;有的是社员农户合办。建立村级服务站,方便了农民购销,密切了农商关系,加快了科技兴农的步伐,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的自觉性。
(四)建立以科技服务为先导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组建良种繁育场,建立庄稼医院、农资服务站、植保合作社等形式,广泛开展良种推广,指导农民科学种田,提高了支农物资的使用效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到1991年,共建立农资社会化服务网点20.5万个,其中庄稼医院2.36万个,配肥配药站4.1万个,咨询服务站3.5万个,其他服务网点近10万个。

(五)普遍建立专业服务组织,实行联购联销。如组织联合经营企业以及实行跨地区的专业联合。在同农民联营的基础上,供销合作社积极发展同城市批发、零售企业的联合,并在城市建立农副产品贸易中心和批发市场。到1985 年,供销合作社已建立农副产品贸易中心1700多个,年成交额近百亿元。
以上几种形式,相互交叉,相互结合,形成了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于完善县、乡、村三级经济服务网络,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搞活城乡物资交流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简史》《供销合作社史话》《中国供销合作社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