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王海涛 发表时间:2021年7月12日点击:29

|
党 史 背 景 2008年是我国接连应对各项重大挑战的一年。2007年从美国开始的次贷危机,到2008年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经过艰苦努力,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8.7万人遇难,受灾群众4625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迅速组织起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多的抗震救灾活动。2008年至2010年间,党和政府还带领人民取得抗击南方雨雪冰冻极端天气、青海玉树强烈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以及恢复重建的胜利。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供销合作社就曾在举国遭受各种严重自然灾害时,通过扶持群众生产救灾赢得了民心、扩大了组织。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供销合作社在短时间内调配、集结城乡物资,有力地支援了灾区。2008年,面对各种灾害救援任务和重大保供任务,供销合作社人用实际行动再次谱写了一曲曲供销赞歌,筑起一道道冻不坏、震不垮的供应线。
凝冻的日子,供销合作社送来光和暖
2008年1月3日起我国发生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20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灾害发生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立刻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系统迅速行动起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落实各项抗灾减灾措施,全力投入这场抗御雨雪冰冻灾害的特殊战斗,为保障市场供应做出积极贡献。

雪灾中被压塌的广西兴安县供销合作社房屋
中华合作时报社9位年轻记者奔赴9个重点受灾省(区、市),记录了供销合作社在这场50年不遇的自然灾害面前合作凝众志、真情融坚冰的感人事迹。
1.贵州贵定县社
近600家农家店坚持营业,为20多个乡村受困灾民配送蜡烛、米油等生活物资。
2.安徽舒城县社
暴雪压垮超市屋顶,3天恢复营业,不涨价,保供应。
3.江西湖口县鄱阳湖大市场
奋战7天救市场大棚,迅速安排商户就近营业,保证春节市场供应没受丝毫影响。
4.湖南供销合作社系统
地处京珠高速、京广铁路沿线的湖南郴州、衡阳、湘潭、株州和岳阳市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组织1000余人次,带着近20万吨食品,500余件棉衣等分发给因交通受阻而滞留途中的群众。

凝冻后,贵州省社工作人员为抢修电力的官兵缝补衣服

雪灾后,江西九江市供销合作社主任与员工一起卖白菜
大爱无疆,互助合作精神绽放光芒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总社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立即行动,一面全力组织各级供销合作社集中一切力量保障救灾物资供应,积极开展救助工作,一面及时向国际合作社联盟(ICA)及有关国家合作社通报我国受灾情况,积极呼吁国外合作社和国际组织提供帮助。与此同时,总社向四川等受灾严重的省市供销合作社发出慰问电,向广大干部职工表示深切慰问,对在地震灾害中遇难的职工社员群众表示沉痛哀悼,并组织总社机关、在京直属单位干部职工踊跃为灾区捐款。
总社先后下发《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充分发挥“新网工程”作用,进一步做好灾区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保障化肥等农资市场供应的紧急通知》等紧急通知,对做好抗震救灾及物资供应和灾后重建工作进行紧急动员和具体安排部署。要求各级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点多面广”的自身优势,集中一切力量支援灾区,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全力保障救灾物资和灾后重建所需物资的供应。
针对受灾地区中小化肥厂停产、农业用肥紧张的情况,总社农资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紧急协商,为四川、陕西等受灾省供销合作社争取3万吨化肥用于灾后生产自救,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千方百计组织货源、安排运力,以尽可能短的时间将农资供应到灾区。总社及所属社团组织积极行动,也采取各种措施恢复和重建灾区商品流通渠道。

2008年6月1日14时17分,随着一声巨响,汶川县映秀镇供销合作社地震危楼被成功爆破拆除。(图片作者:闫军)
据不完全统计,总社和各地供销合作社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累计超过1亿元,全部用于重灾区供销合作社的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其中,2008年5月,总社四届五次理事会议期间组织的募捐活动当场认捐1287万元。在大灾面前,刚刚摆脱了长期亏损困境的供销合作社人,以捐助过亿元的实际行动,体现了对灾区人民的大爱之心和互助合作精神。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灾后积极恢复重建
据不完全统计,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三省供销合作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有76名干部职工遇难,受伤1149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立即行动起来,全力支援受灾地区供销合作社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

四川省供销社企业“老邻居”公司连夜向灾区运送物资
在总社的支持帮助下,四川、甘肃、陕西等灾区供销合作社紧急行动起来,尽快恢复经营设施,抓紧向灾区调运方便食品,并逐步扩大米面油、肉蛋菜等食品和各类日常生活用品的供应,加强灾后重建所需物资的组织调配,努力保障农民灾后恢复生产和“三夏”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
四川省社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救灾领导小组,要求全系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救灾物资特别是农资和生活资料的供应工作,24小时不间断值班汇总情况,分析隐患。四川省农资集团、四川省老邻居商贸连锁公司、四川省棉麻公司等四川省社直属企业积极承担灾区急需的救灾物资供应。灾区供销合作社系统职工不顾个人安危,以帐篷超市、流动售货车等各种方式组成的供应网点,活跃在灾区救助点和灾区救援一线,以低于平时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提供24小时全天候营业。虽然许多系统职工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和住房,但大家还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支撑起这条震不垮的供应线。

四川省社、四川省农资集团配送救灾物资
为确保灾区重建物资的供应,总社动员全系统力量,科学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指导和帮助受灾地区供销合作社恢复和重建经营服务设施,全面搞好“三夏”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等商品的供应工作。结合地震灾区重建总体规划,总社重新研究制定灾区基层供销合作社布局规划,基本形成基层社、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社区服务中心)、农资和日用品连锁超市不同组织层次相互结合,布局合理、组织健全、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基层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
在政府新建的安置受灾群众新村,加快实施“新网工程”建设,推进农资和生活资料连锁店进新村,加快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同时,充分发挥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供销合作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大型流通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利用连接城乡的连锁经营体系,采取连锁配送、定点直供等措施,组织好主要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努力维护市场和物价基本稳定,确保受灾地区商品供应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让供销合作社的流通网络真正成为震不垮的安全流通渠道。
在这场抗震救灾尤其是恢复重建过程中,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流通网络优势和新网工程建设成果得以彰显,在平抑物价、保障供应中发挥着坚挺的主渠道作用。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华合作时报》《中国供销合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