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王海涛 发表时间:2021年7月15日点击:43

|
党 史 背 景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把过去常讲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表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经济发展的理念、目的、战略、途径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最大症结在于体制机制不合理。2006年起,中央企业加大兼并重组力度,让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大大增强。 |
集团成立的背景
供销合作社系统由于社有资产分级所有,全系统企业虽然近5万个,但因产权分属、网络分割、各自为战,难以适应提高为农服务能力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发展需要。
2009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明确提出“调整优化社有资本布局,促进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中。推进企业并购重组,加快纵向整合和横向联合,着力在农资、棉花、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领域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企业集团,增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实力”。
为深化社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龙头,2010年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供销集团在国家工商总局完成注册。2月10日,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中国供销集团是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本级当时已有企业基础上组建成立的,是总社全额出资设立的集贸易、实业、信息、服务、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下设农业生产资料、棉花、农副产品、再生资源、日用消费品、融资服务、进出口贸易等几大业务板块。集团公司当时拥有中国农资集团、中华棉花集团、中国再生资源公司、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新合作商贸连锁集团、中棉工业公司、中合联投资担保公司等12家专业子公司,成立时总资产380亿元,2009年实现汇总经营收入756亿元。
集团的管理机制
中国供销集团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额出资,注册资本43亿元。总社作为中国供销集团的出资人,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行使股东权利。中国供销集团公司的董事、监事以及党委书记、副书记,由总社党组委派或提名。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由董事会选任,其他人员由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选聘。
中国供销集团坚持市场化运作原则,集团与出资企业以资产关系为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履行资产管理和人事管理相统一的职责,通盘规划发展战略;出资企业作为独立企业法人,自主经营,独立承担责任;中国供销集团对出资企业进行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和效益考核。

中国供销集团2010年度工作会议
集团组建的意义
总社本级企业管理体制先后经历了分散管理、集中管理和资产管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后,虽然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较快增长,经营管理水平也显著提升,但管理行政化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一定程度上存在管理与企业实际脱节等问题。总社党组决定组建中国供销集团,正是为了解决管理行政化问题,真正建立适应发展需要的市场化管理体制。
集团公司组建后,主要通过产权扩张和联营合作等形式,推动系统企业联合,着力带动和加强农资、棉花、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经营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发挥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作用,促进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双向流通,发挥整体规模优势,使供销集团公司在新农村现代流通经营服务网络建设中真正发挥龙头作用。
集团成立后整体优势不断显现,在发债融资、项目建设、对外合作、业务开拓、争取政策等方面均表现出了很大的优势,企业的外在形象、社会影响、办公环境也都显著提升。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中国供销集团名列第83位,这是供销合作社企业首次进入全国企业百强。
中国供销集团的成立,是推动供销合作事业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社会关注、系统期盼、直属企业支持的一件大事,为重构农村流通新格局、重建农村物流体系带来了新的契机。事实证明,中国供销集团的成立,使总社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引领系统改革发展等方面,有了直接的、有力的抓手。中国供销集团在不断巩固提升传统主营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兴业务。其中,电子商务、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粮油业务、农产品加工、农村金融、成品油经营已成为集团新的增长点,增强了服务功能和发展后劲。与中国供销集团同时崛起的还有江苏苏果、安徽辉隆、黑龙江倍丰等一批具有重要行业影响力的骨干龙头企业。
(参考文献:《共产党简史》、《中华合作时报》)